幻灯片广告一

基本情况
学习二十大精神
要闻转载
学习十九大精神
五老风采
经验交流
文件资料
组织机构
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五老风采

【五老 • 初心 • 使命】胡宗林:奋斗铸“底色” 忠诚葆“本色”



作者: 发表时间:2022/9/6 9:31:00 浏览次数:


21岁那年,正在部队服役的胡宗林,从战友那里得到了一本由罗森塔尔和尤金主编的《简明哲学辞典》。“这是我的哲学入门书籍,我至今仍保留着它。”44年后,已逾花甲之年的他再谈及这本书时,脸上的神情让人仍能依稀窥得当年那个求知若渴的青年模样。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5月11日,这篇文章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在《光明日报》发表。当天新华社转发。5月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报纸也陆续转载。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文章很快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当时,《解放军报》可谓一马当先。”胡宗林回忆道,6月24日,《解放军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从理论上系统地回答了对于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提出的种种责难。“我那时就特别爱看那些具有思辨性的理论文章。”他说,“它们教会了我系统思考的方式。”

 

那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和那本《简明哲学辞典》,将胡宗林“带入了理论学习的门槛”,也让他从此将“实事求是”奉为人生信条。身为一名有着43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他又将“忠诚、奋斗”视为党员最重要的品质。几十年来,他始终以它们为标准,规范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

 

艰苦奋斗

打好人生底色           

 

胡宗林1957年出生于温江专员公署新都县(今成都市新都区)。他的父亲是一名曾参加过兰州战役的转业军人,他也因此走上了参军的道路——1976年12月,在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做了一年半“知青”后,胡宗林在父亲老战友的推荐下,北上山西,成为解放军某部队的一名炮兵侦察员。

 

胡宗林回忆起部队时光,“各种艰苦条件都经历过。”山西不比四川,部队口粮大米很少,大多数时候都供应的高粱、小米等粗粮。“也有大米,是部队林场自己种的。可别说,盐碱地种出来的大米非常好吃。”胡宗林咧开嘴笑了开来,随即又叹道,“但我们国家那时候还是穷,底子太薄弱了。老百姓有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当兵的也有。”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菜吃。“冬天还能储存点土豆、萝卜、白菜、葱,到了春天,啥都没了。”他说,“营长带着我们去挖野菜,回来凉拌。”

 

身为炮兵侦察员,胡宗林有两项必练的基本功:“一是背上器材去定位;二是要计算坐标。”他笑了笑,“和现在不同,我们那时都是手工操作,主要训练速度。”那时候,胡宗林和战友常在凌晨两三点就走出营地开展训练。山西的凌晨,冷风凛冽。有一年初春,霜冻刚解,胡宗林背上测量器材和枪,戴上棉手套,顶着严寒和大风出门。形容起当时的感觉,他说,“手上一直很凉、很僵。”训练完毕已是清晨,身上头上满是泥污,就在附近百姓家的井打点水来清洗。“没香皂,更别说洗发液了,就用肥皂和冷水。”洗完后,未干的湿发很快被冷风冻成了冰,“大伙儿就顶着一头冰碴子返回营地。”

 

“回想起来,部队还是相当锻炼人的。”胡宗林感慨道,“那时候年轻,什么都能够适应。”4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养成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实事求是

提升工作成色 

 

1980年底,胡宗林转业到什邡,先后在县民政局、县委宣传部任职。之后,借“干部正规化教育”东风,胡宗林前往四川省委党校脱产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此期间,他对“求实、求真、求是”又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1983年,德阳建市。次年,胡宗林被调至德阳市委办公室,后历任市中区黄许区委副书记、八角开发区党委书记、德阳市政府秘书长等职。

 

2017年,甫一退休,胡宗林就被时任德阳市关工委执行主任、现德阳市关工委名誉主任郭务文动员加入了德阳市关工委,担任常务副主任一职,负责联系德阳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和罗江区关工委,并分管德阳市关工委立德树人专委会和德阳市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在全新的“岗位”上,通过几年实践,胡宗林对这项工作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关工委最大的优势是资源多、视野广。”他说,“我们没有部门的局限,也没有自己的利益,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青少年。”胡宗林将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流程总结为四步:了解情况、反映情况、调动资源、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讲究实事求是。”他说,“我们要根据青少年的需求和相关部门的实际来开展工作。”

 

胡宗林忆起自己青少年时期,尽管缺乏获取知识的渠道,却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行动力:找到一本物理小册子,就在院子里化机厂工人叔叔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实体化书中提到的小设备……“现在的孩子实在太幸福了,和我们当时不可同日而语。我们是知识荒,他们是知识爆炸。”但在胡宗林看来,尽管如今的青少年有着不输于自己当年的求知欲,但囿于沉重的学业负担,却缺乏求知的主动性以及在动手方面的能力。“甚至可以说,孩子们的课余兴趣爱好,许多都是由家长意志强加给他们的。”他总结道,“求知的乐趣得不到彰扬和满足。”

 

正是基于这一实际,“关工委希望给青少年另外一片天地,来弥补当前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不足之处。”胡宗林介绍道,德阳市关工委自2015年以来,共命名47个“德阳市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包括革命传统教育类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有影响有特色的博物馆科技馆类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国家安全、国防教育类实践教育基地和家风家教、家校社协同育人、综合性青苗活动室、青少年校外活动阵地类社会实践基地四个类型。“推动实践育人、阵地育人、环境育人。”

 

坚持忠诚

永葆党员本色 

 

22岁那年,胡宗林入党。他的父亲在相同年纪时,为了换取姐姐的嫁妆,顶替被国民党军队抓壮丁的同乡入了伍。“当时国民党军队是很腐败的。尽管那时的父亲还不知道这个词,但可以直观感受到军队不该是那个样子的。”后来,父亲加入西北野战军,并在战火中入党。“从小我就被教育,要爱党爱国爱人民。”

 

胡宗林的儿子也是党员。他回忆起自己儿子在申请入党做的一件事:“他向自己的外公问了一个问题。”胡宗林解释道,自己岳父是早年就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知识分子,但在特殊时期因家庭背景受到了严重迫害。“那是很委屈和难受的。”儿子的问题,是外公是否后悔入党。“他外公说,不后悔。”

 

“我父辈那一代人,不简单,不容易。”胡宗林取下眼镜,用纸巾擦了擦眼角不由自主涌出的泪水,说,“他们的信仰是坚定的,因为他们真正经历过旧中国,了解那与新中国的巨大差别。”他说,“我是受这样的家庭影响长大的。对党的向往和感情是在潜移默化中融入血液的。”如今,他在关心下一代战线上,用爱与忠诚浇灌祖国的未来,践行着自己对党的绝对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