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广告一

基本情况
学习二十大精神
要闻转载
学习十九大精神
五老风采
经验交流
文件资料
组织机构
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经验交流

从用“三治”理念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全面开展——什邡市元石镇箭台村关工小组工作经验材料



作者:什邡市元石镇箭台村关工小组 发表时间:2016/11/11 15:02:00 浏览次数:2302


元石镇箭台村下辖18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1400余户、3600余人,其中青少年482人。近年来,箭台村按照村民集中居住、土地集中流转、产业集中培育、文化集中打造、农民持续增收四集中一持续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现代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川西民居特色农村住宅群等功能区建设,初步形成了集休闲观光、餐饮娱乐、采摘体验、骑游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花信箭台。经过多年来的努力,箭台村成功创建为德阳地区唯一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获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并顺利通过专家验收创建为目前什邡市唯一一个国家3A级景区。

在箭台村关工小组的工作中,重点关注了留守、残疾、贫困和五失青少年这个群体,建立了分类台账,形成了定期走访制度,特别是与学校、家庭的沟通使得关工小组能够掌握到这部分孩子的动态情况,除了每年六一和春节的例行慰问外,村两委会根据关工小组了解到的情况在政策层面向这部分青少年家庭进行倾斜,主要是春荒救济、低保评定、临时困难救济,子女入学协调衔接等方面。

随着景区的发展建立,箭台村在由传统小农经济向旅游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箭台村经济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倒逼着村两委去适应,去创新,去创造一种新的社会治理体系,这就是三治:以德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自治为目标的新型基层治理体系。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基础,就是德治,这既是村级治理体系的核心,更是箭台村关工小组工作的重点。经过简单分析不难发现,老人思想惯性强,不易改变;中青年忙于事业,无暇顾及;最容易受影响、效果最好的就是少年儿童。基于以上分析,箭台村关工小组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那就是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下大力气在箭台村少年儿童中推广德治,以教育一个影响一家为基本方法,以“1+21+41+N”(即:1个孩子影响2个家长,1个孩子影响父母和祖父母,1个孩子影响其他孩子进而影响更多人)为基本思路,逐步建立以文化为核心的和睦家园

破题:以传统文化切入,聚集人气。什邡是书法之乡,学练书法之风盛行,以书法义务培训入手,广泛招募热心公益人士,在箭台村会议室建立义务书法教室,面向全箭台适龄少年儿童进行公益培训。2014年的第一期培训班计划招生10人,结果是不出意外的没有招够,经过近半年的坚持,第三期报名时,第一位没有报上名的孩子在村部守着我们大哭一场。半年时间,从群众不认可,到打爆电话,排队报名。今年春节后的报名期间,箭台村的孩子有20多个由于报名晚了,没进入那一期的培训班,这20多个孩子里面有差不多5个当场守着我们负责报名的同志哭起来了,后头说情的,走后门的打电话的不计其数为保证效果,我们始终坚持每期最多25个,报满结束,包括我自己的娃娃都没有去参加培训。

入手:丰富内容,植入文化。从单纯的书法培训,逐步拓展到国画,泥塑等多种传统技艺培训,再到《弟子规》、《三字经》等基础经典的诵读、讲解。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完成从技艺到文化的转变。比如:一个父亲送孩子到箭台文驿参加培训后就和村上的负责这块工作的同志聊天,期间说到前一天一家人开车上街,妈妈坐副驾驶,一边吃瓜子一边把瓜子壳随手丢到窗外,这个8岁的孩子看到后对他妈妈说:妈妈,我们不能制造车窗垃圾,老师说这样是不对的。妈妈顿时觉得惭愧。

展开:打造环境,埋下种子。随着村民的认可,培训班人气高涨,现有场地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箭台村关工小组在市关工委、市文联、团市委、元石镇党委政府、镇关工委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什邡市文联副主席、书协秘书长华晓峰的鼎力支持下,将箭台村旧村部改造成了一个书香气息浓厚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箭台文驿)。一是场地扩大了,可以容纳更多的孩子参训,截止目前,共举办培训班100余场,参训儿童1600余人次,由于想要参与的少年儿童太多,今年暑期乡村青少年夏令营连续举办了两期,到现在箭台村80%以上的适龄儿童已经完成了至少一次轮训;二是环境提升,助推学习效果。以前在村会议室,环境相对普通,箭台文驿的建立,书香气息浓厚,更类似于古代学堂的环境,在这样优雅的环境内读书对孩子来说既是一种享受,也更容易接受;三是主推以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教育,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种子。培训内容不断丰富,加入了《论语》、《大学》、《诗经》、《三字经》、《二十四孝》等经典名著深化讲解和赏析,今年暑期夏令营还专门邀请北京大学博士赖和平为孩子们讲解《对国学的认知》。两年多的培训以来,有10多个孩子几乎是从未中断过的,传统文化教育已经至少在这10多个或者更多的孩子中埋下了一颗等待发芽的种子。比如:一天中午到了吃饭时间,不见孙女回来,爷爷就到小区去找,发现8岁的孙女正在用手抠一个配电箱上的小广告,爷爷问她在做什么,孙女说:我们上环保课的时候老师带我们到外面清理这样的牛皮癣小广告,这些小广告影响了我们美丽的环境。爷爷听后转身回家里,拿了一个小铲子,和孙女一起清理掉了小广告,然后开心的回家吃饭去了。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我们看到一个个孩子正在影响一个个的家庭成员和一个个的家庭,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希望。

成长:教学相长,共同成长。志愿者老师针对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水平。邀请国家教育部语文司、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德阳市教科所等专家的亲临指导并提出教学建议。在教学期间,志愿者老师常常思考,培训活动不能仅仅着眼于陪青少年度过时间和掌握技能,而是透过智育、体育和美育的课程,全面启发青少年的天赋和秉性。这种启发,对教育者来说无疑也是一种挑战。需要学习大量教育学先进理念,实践到教学中去。有了理念和实践的支撑,制定出以提高青少年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案。通过体育课、自然课、美术和书法课等,围绕内在的生命需要,促进内在精神力量的成长并发展出高级的美感,担当的不仅是从外部激励青少年,更唤醒青少年的内部力量,核心是的唤醒,即人格心灵的唤醒,将青少年的生命感、价值观和创造力唤醒。

提升:乘势而上,全面推开。我们认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从孩子入手,但着眼在整个家庭,乃至于整个社会的,所以,趁着这良好的势头,箭台村将于今年春节正式拉开以孝文化为核心的和睦家园建设,还是从孩子入手,以传承家风,过好传统节日为切入点,以开讲堂,定孝制、塑孝风、评孝子为起步点,逐步推开。我们深信,通过德治——立德树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全村青少年定会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