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镇金雁社区地处罗江区北郊,紧邻成绵高速罗江出口和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是典型的城乡过渡型社区,人口总数量1万余人。全社区共有青少年867人,留守儿童12人,“特困”青少年5人,“五老”志愿者20人。在上级关工委及社区“两委”的大力支持下,金雁社区关工小组立足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入驻的巨大优势,抢抓“党建引领,校地共建”契机,创新发展思路,完善关爱体系,壮大“五老”队伍,丰富项目活动,探索形成了“1+2+N”模式,以关爱帮扶实效赢得了社区居民和青少年的欢迎,有力推动了基层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形成一套架构,健全关爱体系
社区“两委”高度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将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社区工作全局,坚持与民生、拆迁、治安等重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有力促进了关爱工作开展。社区根据成员特点,搭建了一套“金字塔型”组织架构,形成了较为健全完善的关爱工作班子。社区关工小组由社区党委书记兼任组长,形成1人牵头抓总的“塔尖”;社区主任、退休老干部等任副组长,形成4人分工协作的“塔身”;社区德高望重、积极热心、慈善友爱的老同志为成员,社区妇女主任担任联络员,形成8人共同发力的“塔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开展各类关爱服务活动20余场次,“五老”志愿者参加达60余人次,吸引社会爱心人士、大学生志愿者参加达350余人次。
二、建好两个阵地,完善关爱保障
社区关工小组充分发掘紧邻四川工业科技学院的区位优势,积极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了“站点与网格相结合”的关爱服务阵地,有力保障关爱活动开展。
(一)建好关爱核心阵地。社区抓住打造升级“社区服务中心”有利契机,主动承载“党建引领,校地共建”项目,整合党建阵地、青苗活动室、留守之家、幸福驿站、社区图书室等资源,全面升级社区硬件设施,集中力量打造“关爱核心阵地”1个、关爱服务站点3个,形成“一核多站”的良好态势,服务功能更加集中,服务设施更加健全。2017年以来,社区关爱站点共计开展“关爱留守”、“五点半课堂”、“心晴驿站”等关爱活动300余场次,10余名老同志常态参与服务,参与社区青少年750余人次。
(二)建好关爱网格阵地。充分借鉴“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模式,在所辖区域建立2个关爱网格,探索建立了“定人、定点、定时”的“三定”联系服务机制。定人:对每个网格区域进行集中摸底,了解所属网格青少年总体数量、年龄阶段、困难留守等基本情况,并通过网格管理模型体现,做到“心中有底”。定点:每个网格区域配置1至2名关工小组成员、8名“五老”志愿者、20余名社会志愿者,“一对一”“多对一”联系青少年,做到“精准对接”。定时:建立常态化关爱机制,每周或每月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帮扶,实时跟进青少年成长状况,做到“常态帮扶”。
三、开展N项活动,汇聚关爱合力
根据社区青少年需求,每年发起“N”项青少年关爱活动,探索建立“五老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社区青少年”联动反馈机制,推动志愿服务机制化、关爱服务常态化。
(一)常态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时代创新精神,引导社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社区活动中心、关爱服务站点,常态开设“1+1”小课堂、“听党话,跟党走”主题课堂,深化党史国史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奠定青少年的“中国底色”。邀请3名老同志开展宣讲,结合自身经历、阅历讲解国家发展、社会变革中故事,引导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价值取向。借力“现代远程教育”“社区绿色网吧”等宣教平台,引导了解英雄故事、观看爱国影片、欣赏经典歌曲,激发青少年爱国热情。
(二)常态开展各类特色实践活动。坚持学用结合、实践提升,分批组织社区青少年走进户外实践基地、博物馆、纪念馆,引导青少年开拓眼界。举办社区乡村夏令营,邀请“五老”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等120余人,开展暑期兴趣班、户外探险、团队建设系列活动,老少同乐度过暑期。结合城乡互助计划,组织30名留守儿童到中江黄继光纪念馆参观,开展“学英雄事迹,做优秀少年”活动,激发青少年从小树立爱国志向。在白马关乐途户外实践基地,开展“展风采、提素质”主题活动,邀请专业老师集中培训,开展真人CS、探索寻宝等活动,培养青少年团队意识。
(三)常态开展关爱“心连心·手牵手”活动。根据困境留守青少年需求,实施“心连心•手牵手”系列帮扶活动,多渠道开展帮扶。针对社区内困境儿童、留守学生的特殊情况,定向实施“1+1+1”跟踪帮扶行动,社区1名老党员和1名青年志愿者结对1名困境儿童,扎实开展课业辅导、心理疏导等工作,助力成长成才。积极对接民政、教育等资源,为社区困难留守儿童、特困青少年申请金秋助学、春节慰问等困难帮扶资金,经常走访解决困境青少年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形成“手手相牵、心心相连”的良好局面。
(四)开展“童心守护,周末陪伴”活动。以社区关爱站点为依托,不断丰富周末关爱服务项目,常态开展关爱活动。借鉴中央电视台“朗读者”栏目,开展“社区少年朗读者”活动,邀请老干部、老教师讲传统历史、讲文化传承,引导社区青少年感受阅读的快乐,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社区积极与爱心组织、社会团体、名师工作室建立联系互动机制,在周末开设“N+1”小课堂,相继开展“刘玉工作室”书法培训、“书写新区新变化”征文、大学生交流座谈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社区青少年周末生活。
社区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和谐环境建设的重要部分。社区将进一步发挥“五老”同志的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完善互动机制,丰富帮扶项目,壮大关爱队伍,凝聚社会合力,更好地为社区青少年做实事做好事,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